Archive ← Prev Next →

D5P278-200103

1 月 3 号我接受了算法课 TA 的职位。这是个正确的决定,至少 21 位我们 21 届的中国同学都在名单里!4 号晚上我到达学校,和 CHIA 聚了个餐。

12 月 11 号以来直到 1 月 7 号的 27 天,我完全没有学习专业知识,这是我大学以来最长的一次休息了。这个寒假我主要是在通过同学、WST、知乎、领英了解人生道路。

老爸时常给我发一些鸡汤推文给我,喜欢讲大道理,这让我十分头疼。如我在上篇日记里所说,我会通过分享自己知道的信息,把我们的对话朝着分享干货的方向引导。我好希望他能经常教我一些基本商业常识,还有做生意的技巧啊。

30 号在涵月楼吃饭时,我向他提出要去银行实习。老爸神通广大,在不少银行都认识人。一到美国我就赶紧催老爸帮我搞实习,感觉美国的程序比较正规不太好直接进,香港倒是可以靠关系(参考 922)。

也不能说我父母低估了实习的重要性,2016、18 暑假他们都帮我找了实习,只是交院的实习是土木工程相关,市政府那个就更水了,包括我做 ACT 助教,全都加不进简历里。

现阶段的实习还是以积累履历为主要目的,未来在面试时作为谈资。也许实习也能巩固我学到的东西,虽然 329 说他实习中很少用到上课学的知识。

这里简单补一下 12 月 28 号 WST 分享会的日记吧。首先是三位拿到顶级 offer 的妹子学员的演讲,其中一位布朗的大三同学最为惊艳,她的台风和演说的流畅是我望尘莫及的,说的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干货。

WST 很大程度上垄断了金融行业求职,确实,想要进顶级投行,从大一就要开始专注地全力以赴,整个过程十分繁琐复杂,从实习到面试,感觉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到。而且每一步都需要精确的规划,似乎都没有什么探索其他东西的空间。

下午我还和 WST 一位顾问约了免费咨询,大概明白了 WST 的咨询流程。我比较关心的问题是能否通过加入 WST 和同届的同学们建立友谊,答案比较 subtle,似乎只能通过在线下上课。

我最近学会了在 WST 微信号上蹭他们的干货、信息等资源。不过 WST 几乎没有涉及 ML 和 AI 的内容,连 tech 都很倾向于投行,所以得当心别被他们误导了。

提升软实力不仅是为了拓宽我的职业选择(很长时间以来我的未来发展基本上限定在 tech),哪怕我将来读 PhD 搞技术,也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找机会能力(参见 Philip Guo)。

说到 PhD,最近我的社交圈已经很大程度上远离科研了。我刚看到 478 学长在 Landman 教授的 lab 发了篇一作 paper,真的好厉害,难道 FB 只是他去 PhD 的跳板吗?只是 478 实在太高冷了(495 不知道他就算了,983 竟然都不知道),我太难和他交朋友了…

我说过未来一年我都会在读不读 PhD 之间纠结,希望这个学期问题的答案能够渐渐明晰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