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开学两周来温度都十分温和,差不多是 3、4 月的水平,从来没有零下过,直到 18 号降了温。我的 Stanford 申请突然变成 complete 了,感动啊。16 号早上我失约了和 273 的约饭,和太多人约饭以后容易忘记…
② 17 号我正式加入了 MASI lab。记得我 6 号申 research 的时候还打算运用很多 networking 的原则(比如厚脸皮、广撒网),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进了。和组员们相处 4 小时下来,我对读博又有了崭新的认识。
③ 今天先跑去参加了 11 点的会议,各个博士生做了进展汇报,但是我一个字也听不懂,后来才晓得本科生并不需要参加这个会议。周二 9 点半好像有个 abdomen 组的 meeting,但我刚好来不了。
④ 随后我和一堆中国硕博生一起吃了饭,他们谈了一些找工作的事情,我还挺喜欢和他们相处的。400 已经成功从 EE 转到了 CS,原来研究生也能这么转呀,如果我能去 Princeton,能不能转他们的金融呢…她只需要上 3 节课,课程的轻松显然是为了腾出时间找工作,不过她找得并不理想…
⑤ 之后我和我的 mentor(498)谈了他的项目,原来 478 就是和他做的!478 果然申请了 PhD,他暂时去了 FB 工作但如果录得好,打算工作半年以后去 PhD,实在太强了,怪不得我上学期找他时他那么忙的样子,都不理我…
⑥ 然后另一位香港来的博一学生 467(港中大 BME 本科,哥大 BME 硕士)和我讲了些找实习的事情。Vandy CS 的博士很短,只有 3.5 ~ 4 年。他说一般第一年老板不会让学生跑出去实习,到第二第三年申的时候会比硕士申简单很多,不用再搞 N 多轮面试,因为 PhD 就是一种证明,最后博三完了拿 return offer 就好了。
⑦ 他还说,申请应用类机器学习岗位是要靠“抢”的,因为人人都可以宣称自己会 deep learning,调包就行(我深有感触)。真正靠实力的是研究类岗位。他建议我的申请要越细越好,而我被两天前 590 的对话影响,最近一直在想要不要所有方向都申一申…
⑧ 后来我和 498 说 PhD 能大大扩展职业方向的选择,他回复说 PhD 反而会缩小选择面(他可能 2 年以后就可以毕业去读博后了),现在的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⑨ 之后教授带一位外校来 visit 的申请者参观校园,我也跟着学了很多东西。老师说 FGH 几个靠在一起的 lab 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即使最优秀的人可能也不适合某个 lab,那样的话重选导师就好,最后实在不行也可以拿个硕士就毕业。
⑩ “最优秀的人可能也不适合某个 lab,”这句话意味深长啊,想想之前知乎读到的“进哪家投行不重要,公司内部各组的差异远大于公司之间的差异,”我懂得了很多。
⑪ 最后教授和我说了我的项目大概的流程:先是搞懂这个项目在做啥,然后让我跑一遍 498 的算法,虽然他已经写好了算法,但我很可能会发现有 bug。之后出成果以后再向一位医生汇报,根据医生的反馈和需要再做下一步打算。天哪,我为啥不试试留在 Vandy 读博呢?现在刚好过了截止日期 40 小时…哎。
⑫ 老师真是个情商超高的人,很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心理健康。组员们也都挺活泼的,一点也没有我想象中博士们抑郁的样子。
⑬ 17 号晚饭我看 329 在看《奇葩说》,评论说这个节目很像行为类问题面试。329 说行为类问题的核心是要联系到别的问题,我当即表示我要记下这个 insight,329 回复说这种记录是“理科思维”,最好应该就是记在脑子里。嗯…我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也许是我身边同学里最多的。
⑭ 18 号早上我和老妈聊了一会,和她分享了我对未来职业的看法,觉得将来如果读博士,我有充足的时间探索自己应该把 CS 和什么结合起来。她赞许了 CS + 金融的道路,同意我暑假考 CFA(学期初是 495 先说要考的,于是我向 357 借了备考资料),还说 994 考 CPA 培训花了好多钱,我靠自学就行了啊哈哈。
⑮ 18 号中午 692 请我吃了顿饭。我好像之前没提到过她,她是上学期问了我好多 ISD 的问题…692 是大一从 UCSB 转来的,她父母都是商科,所以之前她是想搞金融的,不过上了 John Rafter 的 financial math 以后又觉得没啥意思(那门课上完以后就可以考一个精算证的第一级了)。去年秋招申了三四十所金融,马上要面一个纽约的小公司(但公司里的人都是 MIT 大神…)。
⑯ 692 向我解释了 quant trading 和 quant research 的区别,前者更需要人际交往,赚得也更少;她说我更适合做 quant research。总之,quant 都需要概统和编程,面试会考一些奇怪的题目。之后我去她宿舍隔壁撸了一会猫,不过这只猫的味道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