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历了无数不能合作的 CS 课,4269 是我第一次体验合作写码,好处是思维碰撞,坏处是稍微有些低效。我们要建一个排课系统,和 AI 其实没啥关系,就是单纯的算法。8 号下午 474 开瑞全场,大体搞定了 project。
② 话说 6 号上课我瞄到 474 收到一封 UWM 的拒信,7 号 483 和我说他已收了 5 封 PhD 拒信…7 号晚上我和 329 讨论我今年秋招除了 SWE 还可以申什么方向,他说 PM…?因为我做 SWE 的话早晚要接触产品设计。
③ 8 号晚上 LNYF 排练以后一起去 McTyiere 玩了会 Just Dance,跳各种流行舞,真是超解压。玩的时候和两位队友聊了一会,Alex 想读个 3 年的研究生做物理治疗师;他父母都是上海人,都在休斯顿做 IT。Lauren 的父亲在一家保险公司做精算师,工作 955,比一般的金融工作者轻松;他本科毕业就考了精算师证的前两级。母亲是学艺术的,做过图像设计,现在是全职妈妈。
④ 8 号下午我接到了芝大 J 教授发来的 chat invitation,虽然不是正式面试,但至少是申研以来第一次收到任何形式的反馈,还是挺高兴的。我们约了 10 号下午视频聊天。
⑤ 当时申 UChicago 的时候,我的态度已十分佛系,之前申 UCB、哥大、西北的时候我不得不避开 ML,说自己研究方向是什么 CS 教育,想着曲线救国;UChi 的申请我就直接说想做 ML 了。即便如此,J 老师做的方向和我的兴趣(线性代数和统计)还是有些差别,他科研的核心是 computer network 里的 video streaming,做的 ML 比较少。
⑥ 当然,J 老师是个超厉害的人,清华姚班、CMU 博士,不过跟着厉害的人不一定代表我能收获想要的结果,还是要慎重啊。最重要的问题是自我定位,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录冲刺校…J 老师是刚博士毕业两年的新教授,理论上仍然在为 tenure 奋斗,这可能是他比较渴求学生的原因(他的网站上说欢迎联系他做实习,这样写的教授似乎并不多见)。
⑦ 不管怎样,既然要“面试”,那我还是得好好熟悉一下我文书里提到的项目,熟悉我现在 MASI 的项目,熟悉教授的项目。显然我不能用写日记或和朋友聊天的思维模式,和老师交流得切换一下,具体参见《WSO 面指》;我需要展现对学习的热情和对 offer 的渴望,需要保持微笑。
⑧ 2 月 10 号 15:08 ~ 15:32,我和 J 老师开心地聊了 24 分钟。我先是讲了我这学期的科研,讲的时候用了《WSO 面指》的原则之“简明意骇,只说重点,让对方来问细节”。一开始我是照着我提前写好的稿子讲的,后来老师问了我用什么算法、如何验证正确性,我都回答得不错。之后讨论了我去年的暑研。
⑨ 老师问我还申了哪里,我说申了 2 个博 10 个硕,解释了自己想读他们 MPCS 的缘由,即 Vandy 的 CS 研究机会不多(他问我怎么知道 MPCS 的,我还真忘了…)我问老师他带过的 MPCS 学生的去向;他带的第一位学生去了 Amazon Research(虽然工作不是项目的主要目标),第二位是硕二才和他做的,去了 CMU 读博。
⑩ 最后老师说等我 hear back from them 以后,再找机会和我讨论他的研究项目,我本来已经准备好和老师讨论他的科研(比如我不太了解计算机网络,但很愿意学习),现在便没机会说了。我说 hear back 是等录取结果出来吗,他说是的,如果我录取结果不理想那也没必要讨论了。老师还夸我有潜力,说 pre-doc 项目就是为我这样的学生设计的:想积累更多经验,或者还在探索适不适合读博。这么看来我还挺有希望的啊。
⑪ 3 点半时老师就有事得走了,现在想来,通话的时间很宝贵,如果我说得再流利一点、少说点废话,我能提供和获得的信息会多一些。有时感觉我很想多展现自己,但老师把我的话给抢了,我只好说 Yes, exactly…
⑫ 晚上和 139 约饭(在 EBI 晚饭不知为啥会让我很抑郁…),他说 Stanford 的 MSCS 挺看实习经历的,那我感觉自己可能要凉了。之后他给我看了他去年暑假在 Bobby 手下发的 paper(也是一个医学的会议),483 是文章一作,好厉害!
⑬ 10 号早上我接到西北 Mike Horn 教授的邮件,说喜欢我的申请材料,想和我聊聊,我咋整啊…既然已经申了,就硬着头皮说自己喜欢 CS 教育呗…这样吧,可以说我更希望搞 AI,不过教育也很好。后来我妈说做教育虽然不是前沿的科研,但在国内也很赚钱的,嗯…(11 号注:467 说 learning sciences 不是教育,原来是我误解了。)
⑭ 于是 10 号 19:00 和 Dr. Horn 电话聊了 19 分钟,他说看了我的视频觉得非常好,问了我做视频的原因。我和他分享了 3b1b 对我的影响,和我对学习方法的看法:抽象的理科概念应该通过可视化、互动化的方式学习。他问了我动画的技术细节,不过我准备不足,讲得比较一般。
⑮ 后来他问我对西北有没有问题,我问他西北 ML 做得怎么样,他讲了很多教授(我记得提了个做音乐的 ML 的教授),说西北的 ML 非常跨学科。我的文书里提到 MAGICS lab,Dr. Horn 鼓励我联系 Dr. Liu, Han。如果录取,我会有一年的时间探索各种 lab,然后再选 advisor。(这个每个学校都一样嘛…)
⑯ 晚上给 J 老师发了封 follow-up,之前我还问 329 要不要写自己对 offer 的渴望,他说可以,我不知道这样写有没有副作用,应该没事。之后给 Dr. Liu 发了邮件,不过 Dr. Horn 说录取结果会很快出来,我不知道现在发是不是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