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被 UChi 录了以后,我的成长进入学期以来第 3 个高峰期!之前两次分别是探索金融的 1 ~ 2 周,和刚进 MASI 的 4 ~ 5 周。确实,我越来越意识到,一个人的能力有太多的维度了,成绩只是一方面,这学期我虽然仍然继续宅在学校里(现在只有 329 把我拉出去吃过两次饭),但见识扩张的速度真的太快了。
② 24 号晚上,468 问我觉得野心是否重要。刚刚体验了录取之后信心的猛增——啊,我的同学们都好大神,我的导师牛得让我望尘莫及,我的前途有了保底而没有上限——我回答他说当一个人达到某种高度,带来的眼界、机会、高质量人脉、自信、成就感,是什么都无法比拟的。
③ 当然,我应该珍惜现在这种实力猛增的状态:想起自己上学期一半以上时间都在经历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低速成长、迷茫无助、品质丢失,再想起 2018 年的现在,我也是处在极速发展、自信满满的时代,我想人生的兴衰还是有周期的,过一段时间发展遇到瓶颈也许不可避免。不过,现在我越来越清楚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所以希望上学期那种不知道做啥的状态越来越少吧。
④ 560 分享了不少 MPCS 学生写的帖子,学到好多!如我对 139 所说,无论去哪里,都还是要靠自己找机会。
⑤ 23 晚上我学会了用 csrankings.org,早知道有这个神器,我当初就不用在学校网站上到处搜了。VU 的排名简直惨不忍睹,都没啥 CS 系的老师…Dr. Landman 其实有 CS 教授的 title,但他好像没有 CS 方面的 paper,所以没算。UChi 也挺一般的,而且 ML 很少;但 TTIC 是分开算的,如果 UChi 和 TTIC 合起来,在 ML 方面还是能排到挺好的。
⑥ — To do list at UChi —
⑦ 选对导师真的太重要了,选对了人生就起飞了。我有太多问题在等待答案:
⑧ (1)24 凌晨,群里 561 提到他同学在 UCSD 做暑研,教授问他将来想干啥,他回答去工业界结果凉了?原来有的教授看不起想去 industry 的毕业生,这个问题竟然有“正确答案”即留美当教授?那么,J 老师对此态度开明吗?
⑨ (2)J 老师在卡梅时大多数暑假都在微软研究院实习,做他的博士生也可以享受同样的科技大厂研究院实习机会吗(甚至得到他的推荐),还是像 MASI 的博士生们一样实习方向很窄?
⑩ (3)如果我去 UChi,我显然需要(也乐意)把大部分精力投入 J 老师的项目中。不过与此同时,我可否在学期期间在其他老师手下打工(毕竟推荐信要多位老师),毕竟硕士生比较自由?如何去 TTIC 的老师手下打工?
⑪ (4)我可否今年暑假就去老师的 lab 做项目?如果今年暑假就去,是否意味着我可以下个暑假不必留校继续科研而是可以去别的地方实习?假使我最终被其他学校录取、决定前往,我还能在他那儿做一个暑假的研究吗?
⑫ (5)J 老师发了很多 SIGCOMM 的 paper,这是个比 CVPR 接受率还低一倍的牛逼顶会(10%)。J 老师应该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发 ML 方面的会议,不过就像其他很多非纯 ML 领域一样,他的研究也运用很多 ML 的方法。那么他现在都在研究哪些课题,它们可能可以如何用 ML 的方式解决?我能在他的 lab 积累足够 ML 方面的经验吗?
⑬ (6)UChi 的 CS 排名不高,ML 方面更是做得很少(当然 Vandy 更是如此),这在将来会有改观吗?话说回来,读 ML 方向的 PhD 真的那么重要吗,还是如之前所说读博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或者会不会即使等我 2026 年左右读出来 ML 以后,大公司的 ML 也都发展成熟不怎么需要我了?
⑭ (7)相比 Dr. Landman 的 11 位博士生的庞大实验室,J 老师手下目前只有 3 位博士生,这是否意味着我能得到他更多的指导?如 D5P269-191207 所说,469 和 Dr. Kunda 的关系好到她手把手指导 469 申请;而我则没能和我工作过的两位老板建立那么好的关系。主观上我没有努力争取,客观原因则是这两位老师实在太忙了。
⑮ (8)老师刚刚加入 UChi 一年半,手下还没有多少学生,这也许是我能被他录取的重要客观原因。老师现在 31 岁只比我大 10 岁,做他的学生是否能赋予我更加终身受益的人脉关系?导师的年龄对我的科研体验有何影响?
⑯ (9)生活方面,芝加哥生活成本怎样?芝大校园生活如何,有没有 LNYF 这样的活动?其他研究生的人口组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