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 Prev Next →

D5P306-200325

最近从各种途径认识各种人之后,我继续平均每天 2+ 小时的微信聊天,经常和人一聊就是将近 1 小时。有时当我同时和 2 位朋友进行高强度、高智商的对话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 D5P67-170709 那个疯狂的夜晚,仿佛体验了投行人的日常,那是聊天聊得透支的感觉,聊完我必须要静好久才能缓过来。虽然宅在宿舍里,但我的状态真是全职社交了。

这是我人生中目前为止很罕见的高强度社交时代;我的情商——识人能力、洞察人性的能力、共情能力、和很多人维持关系的能力,似乎在迅速提升。当然长期保持兴奋的状态也让我很难专注于学习,也许这印证了大学前 2 年自闭的正确性吧,真要走入社会和人打交道的时候,就很难回过头去专心补基础了?

反复看着自己写的文章,我发掘了越来越多自己当初可以做得更好的点,比如没找组织,比如人生规划不清晰等。

当时在知乎上看“商汤前景如何”的时候,我刷到一位在那实习的刚硕士毕业的女生(“堂姐”)的答案,之后关注了她的公众号“九点澡堂子”,以 Stanford 新生的身份加了她的微信,当时她激动得不行。我们聊了不少,她和我一样是个很善于深刻反思人生的人。

话说真的,将来工作了,我想每隔一个周末都去全国各地找这些好伙伴面基、玩耍、交流,这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也是我人生的最大意义之一啊。即使我和现在这些新朋友的联系迅速断了,这也是为遥远未来我潜在的人脉打基础呀。比如 569,我们本来是微信上的陌生人,加微信 3 年后我才在 UChi 重新认识了她。我有什么疑惑的时候,我知道会有朋友可以为我解惑。

从堂姐的角度来说,是她在社交网站上积极展现自己,让她得以认识我的。虽然她的公号阅读量比较一般,但相信能收获这些朋友已经非常值得了。写作(从更大的角度说,在网络上打造自己的存在)真的太重要了!

23 号我把我的申请流程帖子发给堂姐以后,24 号她提出要转载这篇文章,于是和我讨论了一下,我学到了不少发文章的技巧,比如标题要高调,不要害羞(那么我的《学在 Vandy》可以改成《Stanford 之路》了啊哈哈),不然吸引不了人。

25 号晚上我按着 560 给的模板,花 2 小时写好了中文简历。堂姐对我的简历提出了直白的批评,说没有重点,我无奈地表示我经验不足没法体现出重点。堂姐回复说现在竞争太激烈了,没有相关经历的,不管学历如何都很容易被淘汰。

话说申研和找工作,看重的点似乎挺不同的,申研最看学业,还看一点兴趣和个性,找工作就是冷冰冰地看经验、看技能了。虽然有大 S 录取在手,但这波找实习我还是得放低姿态、低下头来做人,因为我的履历还是太少了,我之前做的东西如 Manim.js 很有“特色”,但都不是招人最多岗位所需要的。突然有点后悔退了 Big Data 课…

找工作看上去是在做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从个人发展的角度,以前的我会视其为浪费时间,但实际上,不经历这个繁琐的过程,找不到实习,就得不到历练和经验的积累,反而严重阻碍个人发展。闷头学习并不会让机会自动找上门,这么简单的道理我真是上学期被猛烈击打以后,才慢慢明白。

25 号晚上,我给华为和阿里邮件递了简历,然后我顺着吴凡同学给我的内推链接投了头条,之后加了一个大 S 学长(788)又推了一次头条。堂姐给我发了个招商银行的招聘链接,但我填他们表的时候有一项怎么填都说不对,只好放弃。又跟 MSRA 实习的一位 MCDS 大哥求了内推,不成。听 788 说投国内挺靠内推的,像我这样没有什么人脉的,只能尽量多问问最近认识的国内同学了。

看着所有公司都要手机号,我只好把我的中国卡插回手机里。找实习真的好难,有那么几瞬间我都要哭了,没找到大 S 毕业生去向统计的我,开始怀疑大 S 就业情况是不是不如 CMU,我要不要反悔去 CMU,于是疯狂问了一波学长学姐…然后发现真的可以有接受了然后不去这种操作,我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CMU??

26 号凌晨,我绝望地在 CMU 群里发了个求内推的消息,引发了群里对于国内春招的激烈讨论,学到了很多啊,原来我们这种本硕之间的因为没有“学生身份”而导致就业严重吃亏。听说腾讯的 pre 留学生项目原来只招 50 人,这竞争远超我的想象,吓得我赶紧催了一下腾讯的 HR。(话说 26 号我的微信使用时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 7 小时…)

真的是,虽然某个岗位会写一些特定的要求,但你永远不知道潜规则是什么,可能还会有隐藏条件。话说我最近看开放的岗位,感觉确实还是 Java、安卓、iOS 等开发岗多,但感觉做这些有些委屈我了…中国公司招人和美国公司也好不一样。

巨大的竞争下,我最近也被逼着开始学吹牛逼了,比如我做过的两个科研项目,我并没有贡献太多,但以后寻找机会的时候,我必将不得不把功劳多往自己身上揽一揽,把简历编一编。

这几天我的成长速度太快了,做了不少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比如在群里公开征求内推),有时得停下来好好消化一下自己,让新品质沉淀下来(我好像在哪说过这句…),也让其他人提供的海量信息在脑中整合整合。

很多求职招人的信息如果别人不主动分享给我,我永远不知道从哪里寻找。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今年秋招可以多用用一亩三分地。后来还有同学教我如何使用微信搜索。